目前健身行業已不再只是上班族來體驗,學校健身房越來越受大學生的喜歡。大學生可利用休閑的時間來健身,鍛煉身體,塑造體型。
一般情況下面積不大的場館內可擺放8臺跑步機,6臺肌肉練習器械,還要提供瑜伽課和拉丁課。
每晚都安排專業的教練授課,瑜伽,球操,有氧操,拉丁,形體,以周為單位進行輪流。“每天中午11:00一開門,”一個坐在旁邊休息的女生好心的提醒記者。“教練很專業的,體校畢業還有證書呢,要不然也不可能這么火爆啦!”看到記者疑惑的樣子,正在跑步機上跑得滿頭大汗的男生笑著接茬“我就是學拉丁的,有時候排不上了,我就干脆蹭課。”
正說著話,迎面走來兩個頭發濕漉漉女生,記者詢問了大家才知道這里還有專門的洗浴間,是供大家鍛煉后使用的。推開設計精巧的磨砂玻璃門,首先看到的是擺放物品的柜子,轉個彎就是浴室,掛著油畫和藝術品的淡色墻壁顯得特別優雅,仔細聞還有淡淡的熏香的味。熱情的保潔員阿姨還指給記者看“門口的水吧有飲料賣,如果餓了還有零食。” 如此周到的服務和良好的環境令記者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嘆:“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啊!”
距離決定便利,近水樓臺才能得月
北京的健身房雖然多,但實際說來,交通的阻力卻不小。以海淀為例,從學校乘公車到最近的會所差不多也要3,4站,而且下課的時間又剛好是下班的高峰,交通堵塞現象嚴重。一來二去不光花費時間,累積下來的車費也并非小數目,所以更多的大學生青睞于校內健身房。
社團來助陣,溝通無極限
高校內的舞蹈社團、瑜伽協會等基本都與校內健身房有合作關系,這二者可以說是相互促進,共同繁榮。據調查了解,很多忠實的會員們都是通過參加活動體驗到了校內健身館的實惠便利,于是義無反顧地把這里作為自己長期的健身根據地。除此之外,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由于校內健身房的人員幾乎都來自同一所學校,相互之間形成了認同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還能結識新的朋友,擴大自己的交際面。這真可謂是“一舉多得”。
由此看來,校內健身房的“雞肋”時代是真的一去不復返了。相反的,它已經成為眾學子們值得信賴的健身大本營。